配资挂网
当漓江的清风吹拂着求知的身影,当莞邑的产业园区点亮创新的灯火,桂林与东莞这两座地域相近、产业互补的城市,在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中,搭建起青年学子逐梦成长的通途。
9月26-27日,东莞将组织百家企事业单位,携超过3000个优质岗位,走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(下称“桂电”)、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等高校,举办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2025“名企名校行·校园东莞日”启动仪式暨秋季引才首场活动(桂林站),以城市之名向青年人才发出诚挚邀请。
在东莞的企业中,在桂林学成而来的毕业生早已形成了一股成长力量——有的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突破技术难关,从职场新人进阶为能独立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;有的在东莞宜居的环境与友好的人才政策中,平衡工作与生活,逐渐扎根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。
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证明,从桂林到东莞的职业选择,是青春逐梦的有力迈步。
毕业生的“追梦城”
选择一座城市就业,不仅是选工作地点,更是选实现理想的土壤。离开熟悉的山水之乡,选择一座陌生的城市扎根,需要足够的吸引力。而东莞,凭借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丰富的产业机遇,成了不少毕业生的首选“追梦城”。
毕业前,“00后”陈禹哲没来过东莞,但这里是师兄师姐经常提起的干事创业好地方。2022年,他从桂电毕业后入职广东博力威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博力威”),并在三年内快速成长,目前,他已经是企业的中级工程师,主要负责新能源电池保护板的研发和调试。
和陈禹哲一样的“00后”工程师还有殷超援。“东莞是新一线城市,发展机遇多,松山湖有很多高新技术产业,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。”2023届桂电应用统计学专业殷超援,毕业后入职东莞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漫步者”),担任工程师,参与耳机组装的主计划工作。
殷超援介绍:“高中的时候就用过漫步者的音响,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品牌,校招时正好看到企业在招聘,很惊喜,于是投递了简历。”入职两年,殷超援不断进步,接下来,他计划不断突破自我,挑战未知领域,向更高难度的岗位努力。
而在东莞已经扎根十余年的桂电“师兄”胡恩华表示:“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,与东莞的发展需求非常契合。这里的制造业高度发达,为工科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。”
2012年,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来到东莞求职历练,如今在寮步的力得机械科技(东莞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力得科技”)担任副总经理。从职场新人成长为高管,东莞是他的“圆梦城”,在即将举办的2025“名企名校行·校园东莞日”活动中,胡恩华将以“过来人”身份重返母校,向学弟学妹们推介东莞这座充满机遇的“青春之城”。
莞企搭好“进阶梯”
今年7月入职广东特发信息光缆有限公司的“00后”杨荣萍是桂电光学工程专业硕士,她说,选择这家企业,既因岗位与专业对口,更看重其完善的培训体系,在这里,企业有各领域的“企业导师”授课,还能带新人进一线车间观摩,遇到问题可随时请教。通过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培训,她表示已经积累了丰富光缆知识,正逐渐适应职场。
从校园到职场,莞企为刚入职的毕业生悉心搭建适应、成长平台。
近两年来,漫步者面对新入职员工推出“鲲鹏计划”,通过全面培训帮助新人快速上手。“培训实行导师制,每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带领两名学员,进行针对性指导。同时,企业也会从培养的“鲲鹏学员”中选拔应届生担任重要岗位。”漫步者人力招聘负责人乐祥利介绍。
博力威提出“3年成小才,5年成大才”的培养体系。“校招生入职后,会有高级工程师或经理级以上的资深人员担任一对一导师,在工作、技术、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。同时,企业还会开展集中式培训,分多个阶段采取不同主题的培训。”招聘经理梁开放介绍。
此外,博力威还建立了清晰的晋升通道,校招生可以选择专业路线或管理路线发展。企业每年会进行任职资格梳理,明确各等级岗位所需能力,批量评估校招生能力并给予晋升或加薪机会。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,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。本次活动招聘专区汇聚百家莞企,涵盖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,与东莞正在构建的“8+8+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紧密契合。参会单位不仅提供包括技术研发、管理培训、市场营销等多个类型的3000多个岗位,还将通过“产品+招聘”融合布展、高层次人才洽谈、现场面试及签约专区,实现人才与岗位的高效匹配。
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易事特”)HR刘瑶介绍,企业此次参与桂林站秋招,主要面向技术型人才,计划招聘 70多人。“之所以扩大招聘规模,是因为公司今年在UPS光储业务板块发展态势良好,业务拓展需要补充大量新鲜血液。”刘瑶说。
青年人才的“安居港”
家在安徽,成长在北方,求学在广西的殷超援特别适应东莞的工作和生活。殷超援与东莞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的一次短暂的探亲游,这座城市给他留下了“好玩”的童年印象。
入职漫步者后再一次来到东莞,这里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让饱受鼻炎困扰的他觉得舒畅。于是,第一次出行游玩,殷超援选择在松山湖骑行。“松山湖太美了,骑行一下午,也只游玩了半圈。”他说。
陈禹哲是东北人,如今在东莞工作两年,他表示自己非常习惯这里的生活。东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,每一个外来的务工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。工作之余,他常前往国贸、汇一城等商场,同沙公园等地休闲娱乐,对于东莞美食,他表示非常合口味。
同样来自桂电的校友韦庆,目前在易事特工作,他表示,“东莞不仅聚集了大量高精尖企业,还有众多公园、绿地,能在工作之余缓解压力,丰富业余生活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活动将在启动仪式设置城市推介环节,全面呈现东莞作为“中国近代史开篇地”“国际制造名城”“潮流都市”和“篮球城市”的四大名片。现场特别设置“青春市集”,融合东莞非遗文化、特色美食、潮流互动和全运主题,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。求职者可参与互动打卡、集章兑换莞味礼品等活动,多维度感受东莞的城市魅力。
东莞市中心城市地标。唐幸耀 摄
“校园东莞日”此前两年已跨越18座城市、走进43所高校,成为东莞引才的重要品牌。本次桂林站活动还充分发挥校园大使的纽带作用,扩大活动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。后续,东莞还将持续为有意向来莞发展的毕业生提供“12345”跟踪服务,包括多次岗位推荐和需求匹配,助力青年才俊在东莞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撰文:郑家琪 龚名扬
摄影:龚名扬 (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设计:孙沛川配资挂网
万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