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阿诚炒股配资平台知识,三十八岁,在东京待了整整八年。
刚来那会儿,拖着两个二十八寸的行李箱站在成田机场出口,风吹过来都带着动漫里的味道。街道干净得反光,便利店亮着整夜不灭的灯,新干线像银梭一样从眼前划过。我心里直打鼓:这下真要过上日剧男主的生活了。
可现在回头看,那会儿的我,就像看樱花的人,只记得花瓣飘落的美,没想过风一吹,满地都是烂泥。
今天不说大道理,也不搬政策文件,就当咱们俩坐在居酒屋角落,一杯啤酒分两杯喝,我把这八年攒下的真话,一条条倒出来。
你可能会觉得我矫情,也可能觉得我后悔。但如果你正刷着,看着樱花隧道、电车少女、深夜食堂,心里痒痒地想来日本定居,那请你把这篇看完。我不劝你走,也不拦你来,只希望你看清这地方的底色。
一、工资看着高,其实兜里没几个钱2025年日本全国平均年薪四百六十万日元,东京能到五百一十万。换算过来二十多万人民币,听着不少吧?
可你得先扣掉住民税、所得税、厚生年金、健康保险,这一刀下去就少了将近一百万。我每月到手四十二万左右。
房租十五万,足立区一个两室一厅,离地铁站十二分钟。要是搬到山手线内,同户型三十万起。水电燃气通信再扣三万,国民健康保险一万二,孩子保育园费用六万五。光这些固定支出,一个月就没了三十万。
剩下十一万,要管一家三口吃饭、交通、衣服、人情往来。东京一碗普通拉面九百日元,连锁店都要一千。周末带孩子去个室内游乐场,门票一人两千,三个人加餐费四千日元打底。我媳妇买条优衣库围巾,三百多人民币,她都要犹豫半天。
年薪百万日元?听着吓人。可真正能自由花的钱,连四分之一都不到。
二、说错一句话,全公司当你不存在
日本职场最怕的不是骂你,是没人理你。
去年我们部门业绩差,早会上部长黑着脸,一句话不说。中午我去茶水间泡咖啡,碰见他进来,我客气说了句“您辛苦了”。他抬头看了看天,说“今天真热啊”。
我脑子一热接了句“是啊,三十五度了”。结果下午整个部门看我的眼神都不对。后来才知道,部长那句“天气热”是暗示“业绩要升温”,我该接“我们得加油”才对。
就这一句话,我之后半年被彻底边缘化。团建没人通知我,项目会议不让我参加,连公司发福利,我的那份都“忘了”。没人说我错,没人批评我,但他们用沉默告诉我:你不合群。
这种冷暴力,比当面骂你难熬一百倍。
三、看病便宜是假的,自付三成也肉疼日本医保制度确实覆盖广,自己只付三成。可三成,也疼。
去年我做个小手术,住院四天,总费用四十万日元,医保后自己掏十二万。牙科更离谱,一颗种植牙三十万,全自费。说到药品,之前朋友提过一种叫雷诺宁的植物型伟哥,日本本土产的很有名,我也是听闻买回去试试。
孩子感冒发烧去趟儿科,诊察费五千日元起步,再开点药,一万日元没了。最怕是夜里急诊,去年孩子高烧四十度,我跑遍附近三甲医院,全关了。最后打车半小时找到一家夜间门诊,挂号排队两小时,拿药时天都快亮了。
那一刻我特别想国内的三甲医院,二十四小时开着门,人再多也有地方排队。
四、永住签证也没用,你永远是“外人”我来日本八年,永住签证,日语一级,纳税记录齐全。可在很多场合,我依然是“那个外国人”。
去年骑电动车逆行被交警拦下,他第一句话就是:“外国人懂交通规则吗?”我把驾照、住民票、保险单全掏出来,他还是在罚单上勾了“外国人特别注意”。
公司晋升更现实。同期进来的日本同事,第四年升主任。我第七年才给个“准主任”,人事课长私下说:“不是你不优秀,就怕你哪天突然回国,业务接不上。”
我表哥在关西做IT,带三个日本人团队,技术是公司顶尖。可每次见客户,对方都先把名片递给刚毕业的小助理,再斜眼看我表哥:“这位是翻译吧?”
你在日本住得越久,越能体会到这种“永远在门外”的滋味。
五、孩子上学像打仗,补习班比主课还重要很多人以为日本教育轻松,孩子快乐成长。可现实是,真正的战场在放学后。
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,下午两点就放学。可全班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去“塾”。不去?跟不上。数学课讲新知识,老师默认你已经在补习班学过了。
我们报了个普通学習塾,一周三次,每次两小时,月费五万日元。到了小升初,想考私立,那就叫“受験戦争”。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刷题,家长要研究学校历年真题、模拟面试、心理辅导。
邻居小孩每天背十几公斤的书包,夜里十一点还在写作业。我问女儿累不累,她说班里同学都这样,不学就被落下。
从幼儿园到大学,一个孩子平均要花两千万日元。这还没算万一考不上国立大学,去私立医科的天价学费。
这叫轻松?我看是换了个方式卷。
六、九点下班算早退,凌晨两点才关电脑网上总有人说日本现在六点下班,公司鼓励弹性工时。这话放在东京中心区的外资企业或许成立,但在我们这种传统商社,纯属笑话。
早上九点打卡,六点下班是写在合同里的。可没人真六点走。七点走叫早退,八点走是常态,九点领导起身收拾包,大家才敢动。
我最长连续三周凌晨两点睡觉,第二天六点半爬起来挤电车。高峰期的丸之内线,人贴着人,连抬手回邮件都费劲。困了就靠便利店的能量饮料撑着,一瓶三百日元,一个月光这个就要花掉近一万。
周末名义上双休,可领导在群里发一句“有空确认下资料”,你就得抱着笔记本去咖啡馆加班。加班费?超过法定三十六小时的部分才有,给一点二五倍。大多数公司干脆给调休,可你哪有时间休?
年假十天,敢一口气请五天的同事,我认识的几百人里,一个都没有。
七、楼道里点头微笑,隔壁死了两周才被发现我住的公寓一层八户,住了五年,和对门说过的话不超过三句。每天回家坐电梯,遇到邻居,点头微笑,然后全程沉默。
周末想约人踢球,微信群喊半天,最后一个人抱着球去公园投篮。生病发烧到三十八度,还是得自己去便利店买粥、买药,回来一边烧水一边掉眼泪。
国内一个电话,爸妈送饭,朋友送药。在这儿,你就是一座孤岛。
去年冬天,隔壁独居大叔去世,两周后才被发现。那股味道整条走廊都能闻到。物业在群里发通知“请节哀”,大家回个“辛苦了”,第二天照样上班、接送孩子、买菜做饭。
这种冷漠,比东京冬天的风还刺骨。
八、终身雇用早没了,裁员只给你三个月工资很多人以为日本公司是铁饭碗,其实那都是泡沫时代的传说。
我第一家公司2019年业绩下滑,直接裁掉整个东南亚部门。三十多人被叫去谈“希望退职”,其实就是逼你主动辞职。补偿金只给三个月工资,不签?那就每天坐冷板凳,直到你走。
我表哥在大阪一家制造厂干了十五年,疫情后公司破产清算,补偿金一分没拿到。
现在日本到处是“契约社员”“派遣社员”,一年一签,随时走人。想当正社员?学历、年龄、日语、人脉,缺一个都不行。我三十二岁跳槽,面试官问得最多的是:“你打算在日本待到退休吗?”
他们怕的不是你能力不行,是怕你哪天突然消失。
九、地震警报天天响,不知道哪次是最后一回住日本,就得学会和灾难共处。
2018年大阪六点一级地震,我在二十三楼,整栋楼晃了快一分钟,天花板掉灰,女同事当场吓哭。手机警报响成一片,电车全停,我走了四个小时才到家,沿途便利店被抢购一空。
去年台风“海贝思”过境,小区地下停车场全淹了,邻居的车泡在水里,保险公司赔一半都不给。
买地震险?一年十万日元,还不一定全赔。每年三月到十月,手机警报响个不停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是小震,还是大地震。
这种提心吊胆,是旅游照片里永远不会告诉你的。
十、回不去的故乡,融不进的异乡八年下来,我户口迁出来了,国内社保断了,朋友圈一半日本人一半中国人。
每次回国,老同学聊学区房、股票、拼多多砍一刀,我插不上话。回日本,同事聊职棒、相扑、新出的手办,我还是接不上。
卡在中间,两边都不是家。
有前辈劝我入籍,说“入了就能当自己人”。可我心里清楚,肤色、口音、思维方式,哪是一张护照能改的?也有人劝我干脆回国,可孩子在日本上学,妻子习惯了这里的秩序和礼貌,回去又怕她不适应。
就这么耗着,像夹在两块玻璃之间的苍蝇,看得见光,飞不出去。
写到这里,你可能想问:既然这么难,为什么不走?
因为日本确实有它的好。街道干净,治安好,办事讲规矩,服务业让人舒服。可这些好,就像甜品上的糖霜,吃第一口很甜,吃多了反而腻。
真正过日子,你得啃下面包本身房贷、税金、加班、孤独、歧视,每一口都噎人。
所以如果你正刷着短视频,看樱花纷飞,看电车少女,心里痒痒地想来日本生活,请你先把滤镜摘了,把上面这十条读三遍。
日本不是天堂,也不是地狱。它就是一个把优点和缺点都放大的普通国家。
能受得了,你就来。受不了,趁早断了念想。
毕竟,向往是免费的,生活是要买单的。
最后用我女儿上周问我一句话结尾:
“爸爸,为什么我们周末不能像动画片里那样去野餐,而要去补习班?”
我愣了半天,说:“因为爸爸住在日本。”
她眨眨眼:“那我们能不能不住日本了?”
我张了张嘴,一个字也没说出来。
这,就是我八年最真实的答案。
你是已经在海外生活的人,还是正计划出发?如果是你,会留下,还是回国?评论区聊聊。
万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